
賺錢的方式百百種,找到自身穩定賺錢的方式,不管台股美股甚至加密貨幣等投資方式,適合你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方式。
這篇文章是為了那些在股市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生存方式的新手而寫。如果你已經是有經驗的投資者,就不需要看我這個菜鳥的分享了。
新手投資美股的理由
- 有個股選擇權
- 個股交易量大
- 法規較為公正嚴謹
- 不用交易手續費
- 不會被扣稅
- 匯費800-1200左右,唯一的成本
- 生活中知名品牌大多在美股有上市
個股有選擇權
一支股票需要有大量的交易參與者,才能維持選擇權的良好流動性。美股的選擇權流動性極佳,讓投資者不必擔心買賣選擇權的困難。
交易量大
美股的交易量大,讓投資者能在任何時候自由買賣股票,不必擔心無法成交。同時也不用擔心單一大戶的交易行為會影響股價,進而損害投資獲利。
法規較為公正嚴謹
美國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其金融法規的嚴謹程度首屈一指,特別是對內線交易的監管極為嚴格,這讓市場交易更加公平。
雖然有錢有勢的特權階層在世界各地都能透過各種管道獲取資訊,但以我在台灣成長的經驗來看,相較於台灣的管理制度,我更信任美國政府的法規監管。這種相對公平的環境,特別適合像我這樣普通的小額投資者。
不用交易手續費
台股的交易成本包括買入手續費0.1425%、賣出手續費0.1425%,以及賣出時的證交稅0.3%,這些費用不論交易盈虧都必須支付。相比之下,美股不收取手續費,長期累積下來可以節省相當可觀的交易成本。
不會被扣稅
在美股投資中,除非領取股息,否則不需要繳稅。只有當國內所得加上海外所得超過670萬台幣時,才會產生納稅義務。如果真的需要繳稅,代表你已經賺了不少錢,這時找個會計師協助節稅會比較務實。對新手投資者來說,在還沒有達到這個獲利門檻前,不需要太擔心稅務問題。
匯費800-1200左右,唯一的成本
在美股投資比台股多出的唯一成本是把錢從台灣匯去美國的匯費。只要辦理好約定的國外帳戶,手機上網就能操作。請避免使用複委託,因為每次交易都會產生800-1200元的匯費成本。複委託的唯一優點是當投資人過世時,家屬較容易取回資金。但如果家人懂得上網查資料或願意請律師協助,這個優點就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我非常不建議使用複委託。使用複委託意味著每筆買賣都必須支付台灣銀行手續費,不只成本比別人高,就連調整持股部位都會產生額外支出。複委託真的只適合資金龐大且交易頻率低的特定投資人。
生活中知名品牌大多在美股有上市
想想你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品牌:麥當勞餐點、蘋果手機、特斯拉電動車、NIKE球鞋。這些國際知名品牌大多都在美國上市,你可以直接在美股市場找到並投資這些公司。
與其投資蘋果的供應鏈企業,不如直接投資蘋果公司本身;想投資電動車產業,直接投資特斯拉就比猜測哪家台灣公司能接到訂單來得簡單。在台灣,沒有內線消息的情況下,要找出哪些公司會成為供應商需要投入大量研究。
優質企業多選擇在美國上市,因為美國市場能提供更充裕的資金支持和更高的知名度。
與其揣測台灣哪家廠商會成為供應鏈的一員,不如直接投資上游的大公司,掌握產業趨勢就能獲利。
一般人不投美股的原因
- 英文不好看不懂相關訊息
- 覺得錢在國外沒有保障
- 對美股環境不熟悉
英文不好看不懂相關訊息
財報可以用Google翻譯來閱讀,只要你願意開始,就跟看台灣財報沒有區別。如果你在台灣買股票時從未看過財報,甚至不知道在哪裡下載財報,那麼買美股或台股對你來說又有什麼差別呢?而且長期來看,投資美股大品牌公司的勝率,反而比需要掌握進出時機的台灣下游產業公司要高得多。
覺得錢在國外沒有保障
投資美股券商都有相關的監管機構。以第一證券為例,它是美國金融業監管機構(FINRA)及美國證券投資保障公司(SIPC)的成員,提供50萬美金(約1,400萬台幣)的保險保障。相較之下,台灣的中央存款保險對每人的保障上限僅為300萬台幣,這間券商的保險金額是台灣銀行保障的4倍多。
對美股環境不熟悉
許多新手投資人因為不熟悉美股法規或覺得消息來源有限而對美股望而卻步。如果你平常投資台股時,只是看看財經新聞、聽朋友建議,或是跟著股票老師的「明牌」買股票,那麼請記住:缺乏自主蒐集正確資訊的能力,不論是投資台股或美股,最終都會虧損。
在資訊蒐集方面,你需要培養正確的能力。只要願意投入時間搜尋資料,就能獲得多方面的訊息。不要只是聽信他人的建議,要學會獨立判斷,並為自己的投資決定負責。
結論
對於不知道如何理財的新手來說,在台股獲利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比美股更多。因此,我建議新手在兩個都是零基礎的情況下,可以嘗試看看美股。當然,所有的方法跟工具都是因人而異,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人,每個人都需要找到符合自己個性、資產規模和時間的獲利方式。以上分享的是我個人的心得,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和按讚;如果沒有幫助,請直接跳過,不必爭執。